健康24小时

郭仲华:病人眼中的好医生,医生里面的“大记者”

2019-11-25 15:06:18 作者: 来源: 宁夏健康网
分享:

  医生的幸福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郭医生,你有自己的网站吗?”一次在骨科门诊有个患者询问他,他回答没有啊。这个患者告诉他:“我在好医生网站上看到有对你的评价,说你医术高超,服务态度好。”他听后很受感动。他不多上网,更没有自己的网站。但患者不会忘记,付出总有回报。

  1984年从宁夏医科大学(原宁夏医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同心县人民医院、中卫市人民医院、银川国龙医院骨科工作,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进修1年,当年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像一块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取知识的养分,为他后来打下来坚实的骨科临床基础。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跟随医学前辈学习,虚心请教,不怕吃苦,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善于思考,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2006年顺利晋升主任医师。次年进入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经过两年西学中,他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更好造福于广大患者。

  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出一个精品。辛苦的付出,收获的是疑难病症的痊愈,收获的是一个个手术的成功,还有患者信任和口碑。

  记得有一次,周五上夜班,科里收住了一个腕部切割伤患者,他正在手术室做清创肌腱探查吻合术,突然,手机响了,病房护士说,急诊科又有一个手外伤病人要他会诊,此时分身乏术。他告诉护士给急诊科说,医生正急诊手术呢,病人病情不要紧就等一会,如果情况紧急就让去其他医院尽快处理。

  大约4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已近晚上10点,他拖着疲惫的双腿去急诊科看是否病人走了。刚进去就见一位50多岁右手外伤包着纱布的中年女性立即站起来,像盼救星一样着急地说:“郭主任,听说你做手术,辛苦了,我一直等你,我不去其他医院处理。你以前给我治好过腰椎间盘突出症,你可能不记得我,我就相信你。”

  就一句简单的话:我就相信你。使他感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感到了医患心灵相通。毫无怨言,忘了疲劳,患者的尊重、信任,他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全身心投入了紧张的术前准备工作,当然,这晚等待他的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如果说医生真正的幸福是通过治愈病人获得的。当然,也能通过付出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而获得,而且这种幸福感真切又简单,不能用金钱能衡量。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他热爱骨科事业,在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中医正骨等专业方面能力突出。从事创伤骨科近20年后,对各种复杂骨折创伤的处理十分得心应手。因为在临床上遇到许多手外伤、骨外露、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就因医院不具备条件,缺乏技术,因此必须转诊到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其他医院处理,这无疑增加了病人痛苦。经过慎重考虑,他又毅然到解放军401医院进修手显微外科半年,从缝小白兔尾巴血管开始一针一线地练习,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苦练缝合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回到医院后,开展了断指再植手术、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等手术,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没有满足现状,此后还专门到解放军98医院骨科短期进修皮瓣技术,回院后开展手显微外科方面手术主要有复杂手部先天畸形矫形术、各种皮瓣转移修复术,如手指侧方皮瓣转移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阔筋膜张肌皮瓣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术等,填补了骨科这方面的空白。

  作为一名医生,活到老学到老,因为医学每年有新东西、新进展,不看书、不学习,就没有汲取和进步。多年来,《中华骨科杂志》、《中医正骨》是他必读的刊物,每天工作再忙,坚持阅读半小时-1小时专著或杂志是他几十年养成的习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时总结临床经验,他撰写的论文《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显微外科治疗》刊登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上,受到同行关注和认可。

  像做科研一样做科普

  有些人认为,医生就是看病,搞科普费时费力,医院又没有硬性要求,也不会像科研一样在晋升晋级时加分,纯属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他体会到,一名好医生要有高超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更要热心对大众进行中医文化、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只要像做科研一样,辛勤耕耘,悉心浇灌,科普之花才会绚丽绽放。

  除了看病用通俗的话及时为病人解疑释惑外,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总要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撰写医学科普文章,他的素材多取材于临床实践,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病例小故事引出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方面的大智慧,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启迪读者,很受读者喜爱。比如《橡皮锤敲足跟治不好骨刺》、《头痛头晕查查颈椎》、《补钙治不好骨质增生》、《沙葱:大漠里的养生瑰宝》等。近年来,他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300篇,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中医药报》优秀通讯员,被《健康报》聘为特约记者。他创作的科普作品《带刺的小蓟》还被评为宁夏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创作二等奖。

  宝剑锋自磨砺出

  记得多年前,医院设立院级科研课题,他尝试报了一个小题目《改制克氏针刀微创治疗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这是中医针刀医学内容,是他成熟的小技术,果然几天后,医院公布了名单,他的题目榜上有名。

  从此以后,他不满足只专注于当一个会看病的医生,他要在科研方面搏一搏。2015他的一项自治区卫计委重点科研项目申报成功,2016年他的《一种用于治疗手指腱鞘炎的针刀》获得国家专利,这是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第一个专利,医院奖励了他。

  科研也好,专利也好,如果没有临床推广,就没有效益,成为空中楼阁。于是紧接着,他又将《制克氏针刀微创治疗手指腱鞘炎临床应用》申报医院新技术,2017年底评为新技术二等奖。

  记得有位知名中医专家讲过,中医理论加上现代科技最容易出科研成果。人们常说要抓住机遇,但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没有满足现状。工作中,针对存在的不足,他细心琢磨,反复实践,如针对原来的腱鞘炎针刀,他又进一步改进,设计一种新的双刃针刀,这种针刀治疗效果更好,操作时间更短。此外,还还针对踝关节扭伤这一常见病,在中医回医硬纸板固定与西医弹力绷带固定的启发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固定踝关节的软夹板,这两项创新今年上半年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科研和临床是中医院腾飞的两翼,彰显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在他看来,科研也是临床医生成长的养分,一个医生要更好地成长,长成栋梁之才,离开科研也会“营养不良”。科研源于临床实践,没有影响他的临床工作,并且不断提升了专业水平和能力。

  国家在创新中强大,医院在创新中发展,医生在创新中成才。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相信,只要在中西医的广阔田野里默默精心耕耘,以工匠精神,用心去做,即使平凡的岗位、普通的工作,也必定有一份满满地秋天般金色的收获。截止目前,他完成及承担的自治区厅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推广项目1项,取得国家专利3项。

关键词:郭仲华,病人,好医生,医生,大记者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