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 专题库

吴以岭院士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发布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新证据

2019-07-02 14:50:11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6月29日,来自全国多地的两千多名医学专家齐聚国家会议中心,共同关注脑血管病学界的年度盛典“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大会上作题为“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领衔的1212例循证研究取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新证据。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能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从而降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两千多名医学专家齐聚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现场

  我国脑梗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教授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据《柳叶刀》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死亡原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也在致辞中强调,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约7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死亡约165万人,其高危人群近年来更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可见我国脑梗死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教授作开幕式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作开幕式致辞

  通心络干预斑块作用对预防脑梗死意义重大

  吴以岭院士介绍说,动脉硬化斑块的内部是脂质核,表面覆盖着纤维帽,就像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水饺”一样,很容易破裂。临床上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断脑部血液供应。所以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就是及早干预动脉硬化斑块。

  脑梗死的预防分为两个级别,其一是针对没有发生过脑梗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因为这些人群的血管非常容易形成斑块,需要通过一级预防及早干预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吴以岭院士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作题为“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学术报告

  吴以岭院士指出,既往包括两项国家973项目在内的大量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良好的降脂抗凝效果,它含有五种独特的虫类药成分,其中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以清除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能升高血液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抑制血管痉挛,这些都可以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效干预作用。不久前发布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牵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国内3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在全国18个省内筛选出1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测用药2年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证实通心络可以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斑块体积,阻止血管中斑块的形成与进展,实现脑梗死一级预防。

  脑梗死二级预防是针对过去发生过脑卒中目前病情尚稳定,或者采取溶栓术后度过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这样的患者血管里已经形成斑块,需要通过二级预防稳定斑块,避免因斑块破裂而再次引发脑梗死。

  早在2009年,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就刊登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论文指出通心络可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美国生理学杂志》编辑部专门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肯定了通心络稳定斑块的临床价值。这次循证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能安全有效地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缩小血管内的易损斑块,斑块变小了就不容易破裂,脑梗死的发生风险也就随之降低。因此综合评价通心络可以有效避免脑梗死再发,实现脑梗死二级预防。

  通心络保护微血管作用对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

  一般认为,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时间达到10秒钟就可导致昏迷,3分钟即可造成脑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临床上即使救治迅速,脑梗死患者可能也会留下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很难恢复到发病前的身体状况。吴以岭院士强调,微小血管损伤是导致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正处在急性发作期的脑梗死患者来说,治疗用药的关键在于保护微血管,让梗死区的脑细胞尽早获得血液,才能有效降低脑梗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吴以岭院士在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大量研究发现,通心络具有保护微血管、促进微血管新生多方面治疗作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科研院所通过大量研究证实,通心络可显著增加脑微血管密度,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提高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从而保护脑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神经功能。一项由北京天坛医院牵头、联合国内65家三甲医院在20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开展的临床研究证实,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90天为一疗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该研究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进行注册。

  由于拥有降脂抗凝、稳定斑块、保护微血管等确切疗效,通心络获得了国内外临床专家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其相关研究先后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心络成为国家基本药物,先后被列入《中风病临床路径》《慢性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多项指南/共识。在2017年度心血管疾病口服中成药中,通心络胶囊占比达6.92%,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现已在韩国、越南、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并销售,并被越南卫生部批准进入越南国家医保目录。目前通心络胶囊已在临床应用20多年,每年被数十万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

关键词:吴以岭,院士,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动脉粥样硬化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