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民,男,197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南院区内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副书记。
曾战非典先锋,披挂悄然再征。
有人说:“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在这个将要“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时候,一场让人猝不及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在我国湖北。以武汉为中心,逐渐危机全国。一时间举国同心,共抗疫情。疫情发生以来,放弃了休假,张国民始终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作为医院专家组成员,积极的担负起疑似患者的会诊工作,并指导全院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作为一名感染科医师,张国民一直觉得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他说:“我将在“非典”时隔17年后再度经历严峻的考验,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需要我重披战袍,重上战场,时刻准备着,随时等待组织的召唤。”随着武汉疫情的升级,他主动请愿支援湖北参加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不是危险,而是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与使命。2月9,他随队奔赴武汉前线参加抗击疫情工作。出征前,他没敢将实情告诉他年过八旬的母亲,害怕她因过度担心而身体垮掉。最后还是姐姐在朋友圈中了解到了实情,但是张国民依然告诉家里不让妈妈给他打电话,只发短信报平安即可,因为他害怕拿起电话却又说不出话。儿行千里母担忧,老母亲每天都会把张国民17年前抗击“非典”的照片找来看,只要有报道儿子的报纸和电视就想方设法找来,天天看,天天念叨着儿子的归期。
共踏征途,归时同行。
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工作的地点是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需要管理近500张床位。作为承德组的组长,40名组员的安危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怎么把你们带来就把你们怎么带回去,这是张国民和队员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基本上所有队员在来武汉之前从没有穿过防护服,为了保障每一位队员的安全,张国民亲自指导每位队员脱穿防护服,使每个人切实熟练掌握穿脱技能。正式入舱工作的一周内,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张国民每次在队员进舱前都会提前准备好队员的防护物资,个别队员体型高大,身材偏胖等等,张国民都会亲自准备好特殊型号的防护服,并亲自去指导和监督队员们穿脱过程,小到一个口罩戴的是否严密,护目镜防雾措施是否到位,都会一一检查。同时,他还时时刻刻关心关爱着每一位队员,发现队员出现焦虑、压力大的情况时,他都第一时间送去关怀,及时做好队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用他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战友。
事无巨细,汗水同流。
方舱医院的患者数量多,所有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为了使方舱医院的工作稳步推进,张国民认真做好方舱医疗组排班工作,指导队员做好患者交接班及质控工作。由于方舱医院本身就是一种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拷贝。最初由于信息沟通、工作流程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规划,工作量很大,张国民主动承担起咽拭子采集、院内感染防控等培训工作。并与队员们共同进舱梳理工作流程,带组进行上级医师查房,每班6小时工作,基本上每次查房都要三四个小时。相比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重症患者很少,不需要惊心动魄的抢救,查房主要确定需要复查的患者,病情有变化的患者及时进行处理,有些患者由于被隔离或疾病本身问题,情绪烦躁激动,这需要更多的心理安抚治疗。更难的是有些人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向患者解释病情,安慰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同时,满是雾气的防护镜和密闭性良好的口罩阻挡了眼神和表情的交流,说起话来非常费力,大量的言语,经常会因严重缺氧而导致头晕脑胀。但他从不急躁,时刻保持着沉着稳定、不骄不躁的工作状态,每每都能够给患者带来信心。当他看到患者舒展开的眉头,平复下来的语气,患者发来的一封封感谢信,一个个深深的鞠躬,一句句的加油,他说心理总是暖暖的,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此外,方舱内患者人数众多,为了保证患者按时正常出院,必须有很好的数据统计的支持。张国民便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一个笔记本电脑便是每天最重要的工具。每天要统计近500人的各种身份信息、核酸检查结果及CT报告等,从中筛选出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每人二十六七条信息,数据量极大,为了防止出现错误,需要反复核对,由于白天的进舱工作,所有的数据统计基本上都要放在晚间进行,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眼睛由于长时间凝视屏幕,经常会带来干燥不适感,并伴有头痛,脑宁片和眼药水是每天必备的药品,但他从无怨言,没有畏难情绪。他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同时,为所有的医生们随时提供数据信息,哪怕是半夜也从不推脱。此外,张国民作为方舱医院专家组成员,每天按时参加院内患者CT结果的审阅会诊工作,七八十人的CT片均要逐一进行分析讨论,严格把控出院指征,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符合标准,安全顺利出院。
作为一名党员,张国民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队员中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整个团队也以蓬勃向上,团结一心的工作状态践行着自己的光荣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