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觉”是个伪命题 假期如何科学“补觉”?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医师 李艳 长假来临,不少在做假前“冲刺”干活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执念——国庆一定要天昏地暗地睡个饱,好好“补个觉”。专家提醒,对于睡眠不足的人来说,蒙头大睡未必能恶补睡眠、缓解疲劳,而且睡得不对反而越睡越累。睡不好、睡不够这些睡眠问题,更多是由睡眠节律紊乱所引起的,因此想缓解疲劳,不妨利用国庆长假调整睡眠节律。 “补觉”是个伪命题 睡眠不能补偿或储存 “不足的、缺的,有机会就能补回来”这样的想法在生活中很普遍,但对于睡眠来说却不通用了。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医师李艳表示,“补眠”虽然是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实际上却是一个“伪命题”,睡眠缺了就是缺了,实际上并不能补回来。许多人在一顿“饱觉”后的精神奕奕,只能说是缓解了部分疲劳感和睡眠回归节律的结果。 李艳解释,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是恢复精力所必需的休息。而疲劳则是机体生理功能将接近最高限度的信号,出现疲劳时最需要适当休息,其中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睡眠。若每天睡眠不规律,在该休息时不休息,长此以往“缺觉”对身体造成体力透支、反应迟钝、免疫力下降、记忆力低下等种种问题。显而易见,这时靠一次两次的“恶补”并不能弥补。而且,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维护皮质这种高度分化的组织功能,有利于防止遭受严重的损伤,对人的神经系统来说,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保护性措施。因此,如何利用好国庆7天,调整睡眠节律才是最重要的事。 建议: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睡眠不同,学龄儿童约10小时;成年人约8小时;老年人为5到6小时。重要的是,并非睡足了时间或者睡得越多就越好。重要的是入睡时间!李艳强调,同样的睡眠时长,10点入睡和12点入睡是两个效果。深睡眠一般从晚上10点开始到次日三四点结束,夜间12至凌晨1点入睡,香甜的睡眠已经少了大半,此后即便睡到次日中午,也是垃圾睡眠。最迟入睡时间不超过10点半,哪怕你计划好去哪疯狂地玩,释放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请保证晚上10点半能睡着,睡到自然醒,或者保证8小时睡眠。那么恭喜你,这个假期你的睡眠节律调整任务就完成了! 仅睡觉就能缓解疲劳?NO! 要解决的是身体疲劳+心理疲劳 为什么想睡觉?因为疲劳!现代社会“亚历山大”的工作环境下,身心疲惫是许多人的通病,你有没有过周末睡上一天,仍然有累的感觉,除了睡眠质量不高,心理疲劳没得到解决也是一大问题。李艳认为,解决问题应该找到根本,出于缓解疲劳而进行的睡眠,若“不对症”,那就是睡上一天也不能解决问题。睡眠只是解决了身体上的疲劳,如果整个假期只是用来睡觉,你有考虑过“心理疲劳的感受吗?” 简单地说,如果你心情愉悦,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只是困,那就去睡觉,睡醒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但如果心里压着一堆事,总是要想这想那,别人说个笑话你也笑不出来,那么可能存在心理疲劳了。 建议:虽说假期本身就让人放下工作的压力,起自然调节的作用,但还是建议根据自己的爱好安排活动,例如旅游、运动、看场电影、逛逛街……做些让自己愉悦的事情,而非待在家中睡个天昏地暗,假期过后却觉得心里空空的,好像啥事都没做。 如何获得好睡眠? 卧室环境、食疗都有帮助 缓解疲劳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不仅要保证入睡时间、睡眠长度,还要顾及睡眠质量。中国人睡眠现状不乐观,中国睡眠协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睡眠障碍者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49.9%的中国人起床后有疲惫感。可以看出,倒头就睡的人,是许多人艳羡的对象。如何获得好的睡眠?李艳建议可以从卧室环境、睡前保健、食疗等方面帮助调养: ◆卧室环境:1、太大、太高的房间让人缺乏安全感。卧室空间最好小于20平方米,层高低于3米。2、卧室装修越简单越好,减少装修污染可能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3、光线调暗一些,有助于安睡,窗帘最好选用遮光布。夜间灯建议选用偏红的暖光源。4、传统养生学认为,床要宽大、软硬适中,这样入睡时可以随意伸缩转动,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 ◆睡前保健:避免阅读观看刺激性的书报、视频等。入睡前可以做些放松的活动,如按摩、推拿、静坐等。有烦心事、要紧事,找张纸条写下来,上床后不再思来想去。可以放些轻松的音乐、泡泡脚等。另外,梳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每天梳3-5次,每次至少5分钟,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助眠食物: 食醋:有些人长途旅行后,劳累过度,夜难安眠,可用一汤匙食醋兑入温开水中慢服。饮用后静心闭目,不久就会入睡。 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仅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还有能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作用。它是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一杯牛奶中足够起到使人安眠的作用,可使人较快进入梦乡。 核桃:临床上,核桃被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不适。具体吃法是将核桃肉与研磨好的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补觉,假期,缓解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