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健康频道 >> 心理健康

不饿为啥还拼命吃:降低焦虑 缓解孤独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宋崇升 2017-09-05 15:35:1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体验: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的日子,饭量变得很大。或者有时觉得不饿,但总想吃东西。吃多后悔自责,但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这种情形下,“吃”并非用来解决饥饿感,而是有着饱腹以外的其他作用。有研究显示,咀嚼有助于舒缓焦虑情绪。试验发现,咀嚼口香糖可引起α脑波数量增多、波幅增大。而α脑波是精神处于平静状态时的标志。情绪紧张、焦虑,则α脑波减弱。咀嚼口香糖增强了α脑波,提示咀嚼行为会使情绪状态相对放松。可见,压力情境下的“吃”,实际上是通过口腔的咀嚼降低焦虑,缓解压力。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还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这是一种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化学物质。所以,失恋的人会吃很多东西,就是无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抵御失恋带来的负面情绪。

  另有研究表明,越孤独的人,越易饿,越想吃东西。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吃”在人类进化中是一项高度参与的群体性社会活动。饥饿促进进食行为,进食行为强化社会联系。时至今日,人们大多时候依旧是和他人一起吃饭。所以当人们觉得孤独,就会本能地去寻求食物,潜在的心理含义则是想通过食物寻求社会联系。

  通过进食减压或排遣孤独的方式是非理性的、不积极的。我们可以细嚼慢咽,不排斥吃东西,但速度要放慢。在下丘脑处有一个会产生饱腹感的结构,叫饱食中枢,这个部位至少需要10分钟的信号反馈,才能产生饱不饱的感觉。而细嚼慢咽,可以拉长进食时间。这样,一定时间后,饱食中枢就会产生“错觉”:已经吃饱了,进食行为就会因此停止。若禁不住“吃”,可以用含糖量低的水果代替高热量的零食。此外,还可以做好时间管理,分解繁杂任务,尽量减轻工作压力;多和亲友沟通,及时排遣情绪,缓解孤独感。

关键词:焦虑,孤独,饮食,心理学,饱腹

责任编辑:何震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