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 健康睡眠

2018-03-20 08:37:14 作者:崔梦琳 刘肖莉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长城网3月19日讯(记者 崔梦琳 通讯员 刘肖莉)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是一种生理需求,是一种自发、可逆的周期性状态,人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过程中机体的意识暂时中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这也是机体复原、信息整合和记忆巩固的重要环节。关于睡眠你都了解哪些呢?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理科刘肖莉为大家讲解相关内容。

  我国睡眠卫生现状

  根据2014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7小时30分钟,48.6%的中国人半夜醒来上厕所,76.2%的职场人士上下班路上曾在车里睡着过,四分之一中国人睡觉打呼噜。约90%的人在夜间入睡前都会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光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引发睡眠问题。亚洲地区的青少年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青少年睡眠时间的逐渐缩短是导致睡眠障碍疾病,甚至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发生的基础原因,风险性大大升高。

  睡眠分期与睡眠结构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睡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命现象,但不同物种的睡眠特点千差万别研究表明不同物种的睡眠时间是由其体型、大脑重量、食物(包括热量)摄入以及膳食类型所决定的,例如肉食动物每天的总睡眠时间最长,其次是杂食动物,睡眠时间最短的是草食动物。

  人类睡眠主要分为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包括五个阶段:

  1.Ⅰ期睡眠(思睡期),占总睡眠的2%—5%,此阶段的睡眠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眼球活动缓慢,肌肉活动放缓,容易被唤醒。

  2.Ⅱ期睡眠(浅睡期),占总睡眠的13%—22%,此阶段大脑活动缓慢,呼吸均匀,眼球活动停止。

  3.Ⅲ/Ⅳ期睡眠(中-深睡期),占总睡眠的45%—55%,此阶段对恢复体力和心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肌肉活动消失,很难被唤醒。

  4.快速眼动睡眠,占总睡眠的20%—25%,此阶段的作用是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眼球向各个方向快速运动,肢体肌肉暂时瘫痪。

  整夜睡眠中,从NREM睡眠到REM睡眠大约每90-10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间歇交替出现,每夜5-6个周期。

  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长跟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新生婴儿每天需要16-20小时睡眠时间,长时间的快动眼睡眠能帮助脑发育;幼儿需要9-12小时;儿童需要9-10小时,儿童的慢波睡眠比成年人多,慢波睡眠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能力;成年人需要7-8小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睡眠减少;老年人需要5-6小时,对近期事件记忆能力下降。

  睡眠的生理功能

  良好的睡眠状况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睡眠能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情绪,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及脑功能发育,加快皮肤的再生,预防皮肤衰老。

  适宜的睡眠时间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条件,异常的睡眠时间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病风险,还会降低白天的认知功能。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死亡率,且睡眠时间过长的影响更大。

  早醒的出现可能与生物钟记忆的异常有关,由于早醒引起的睡眠不足可能与情感障碍的产生有关。睡眠对情绪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慢性失眠的患者其情感波动较剧烈,易激惹,甚至会出现冲动行为和冒险行为,增加物质滥用的风险性。睡眠不足可能引起脑功能的紊乱,导致情绪调控受损,而这一机制或许和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睡眠有助于机体的代谢平衡,能帮助机体有效地排出代谢废物,避免废物沉积引起的病理性改变。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与睡眠限制和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

  睡眠过程可以促进机体自适应性免疫功能的调节,睡眠不足则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的严重后果,导致抵御机体外界病毒的能力显著降低,升高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睡眠期间心理活动仍然存在,但与觉醒时不同,觉醒期间的精神心理活动是自我意愿、个体与环境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睡眠时,躯体与环境感觉对人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一过程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做梦。梦大多集中在REM期,REM期被唤醒的人,70%-80%人报告在做梦,而在NREM期被唤醒后,只有10%-15%人报告在做梦。

  随着睡眠研究的不断深入,睡眠健康越来越被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异常,可诱发高血压、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肥胖等躯体疾病,也会引起焦虑、抑郁,甚至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责任编辑:崔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