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曾宣称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净利润6亿元的远程医疗独角兽如今正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局,这家公司就是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这家公司正被多家企业、医院起诉。打开“风报APP”搜索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北京远程视界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程视界)涉诉56次,其下属的北京远程视界眼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程视界眼科)涉诉51次,集团另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关联公司——北京远程心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则涉诉34次。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为何在短短几年中迅速成长为远程医疗领域的“巨无霸”,又为何在短时间内陷入多起官司?针对这种种谜团,人民健康对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投鼠忌器租赁公司官司难打
“我们和北京远程视界的纠纷,法院已经做了披露,现在能说的只有法院公开的这些,其他的都不方便说。”浙江海宁市海昌路康安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安租赁)证券事务代表叶小姐如此答复。
叶小姐表示,公司所有领导都不愿对媒体解释和远程视界纠纷的来龙去脉,事情需要解决后才能对外公布。很难想象,自从去年12月19日起诉远程视界的案子开庭以来,作为原告,康安租赁起诉远程视界而且开庭审理的案子至今已经有12例之多,这还不包括起诉远程视界眼科等其他关联公司的案子,但是,面对媒体,康安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竟然不愿多吐露一个字。
风报上的检索显示,自从去年12月,4个月中远程视界的案子作为被告被开庭审理已经达17次,其中被融资租赁公司起诉12次,被县级医院起诉5次;远程视界眼科的案子则被开庭审理16次。这些案子中,原告主要来自融资租赁公司,还有些是位于河北、四川、内蒙等地的县级医院。
来自浙江的三家融资租赁公司是起诉远程视界的主力,其中包括康安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锦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浙江海亮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皆为民营企业。人民健康发现,不仅康安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拒绝透露和远程视界合作的细节,其他公司也是如此。
“我可以记下你们的问题,但是公司管理层可能不会给予答复。”浙江海亮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既然起诉十多起官司,双方已然对薄公堂、势同水火,为何融资租赁公司却不敢面对媒体说明矛盾原委?对此,当地一位融资租赁公司人士的回答给出原因:“不能让远程视界垮掉,如果真垮了,巨额融资贷款可能就收不回来了。”
张海(化名)是浙江省外一位与远程视界有过融资租赁业务合作的人士,他认为,远程视界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其扩张过快和过于盲目自信。
“2015年的时候还是运营良好的,融资业务也能收到回款,但是从2016年就差了,我们是越来越不敢做了。”张海表示,项目主要是对眼科设备的融资租赁,融资合同一般是三年期回款,与医院签订的融资合同价格少则200万元到300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远程视界和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贷款涉及多大规模?可以按照远程视界官网的介绍做一个估算。远程视界在其官网上介绍,已在全国县市级公立二甲以上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及会诊基地1000余家。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今年1月份在公司年会上表示,今年的目标是:远程专科医联体覆盖2千家医院,远程医共体签约1千个县市,1万个乡镇,10万个乡村、社区站点,1000万慢病管理会员,100亿收入回款。
假设一家医院融资金额300万元,以远程视界合作伙伴1000家县级医院计算,总计融资贷款金额至少在30亿元以上。有知情人士甚至表示,实际发生的融资金额甚至可能有上百亿元之多。
“远程视界作为整个交易链条中的资金担保方和医疗资源重要的提供方,是关键的一环,如果它破产了,和医院的合作肯定也无法继续,贷款金额数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融资租赁公司就可能颗粒无收。”张海评论。
独创的三角模式运转不灵
那么,远程视界的运作模式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医院愿意与它合作呢?
公开资料显示,远程视界董事长韩春善生于1966年10月,1989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硕士(MHA)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11月至2006年12月,韩曾任阜阳市红十字博爱医院院长;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韩曾任中国导医控股集团总经理;2013年1月,韩春善创立远程视界并担任董事长。
为何短短5年时间,远程视界的业务能扩张至国内上千家基层医院,成为国内远程医疗行业的“独角兽”?
“对于国内许多基层医院来说,患者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设备和高端医疗资源。”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说。现在医学治疗技术日新月异,较先进的设备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些都是基层医院无力负担的。
但是韩春善创造的模式却貌似打破了这个瓶颈。上述知情人士介绍,韩春善首先盯住了庞大的基层医院市场,并且很早就专注于眼科手术设备。
“这是一个三角关系,”这位人士说,“他先说动医院购买设备,通过运营这些设备,医院可以净得25%的营业收入;其次,医院购买设备的资金并非医院出,而是由融资租赁公司出,医院只需要将营业收入中的25%按时返还给租赁公司作为购货款;最后,由远程视界作为担保人,替医院的租赁业务向融资租赁公司担保。”
对于医院来说,这等于天上掉下个馅饼,不用自己的钱就可以购买设备开拓新的业务,同时获得一定收入,当然是好事;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有回款保障,还有担保人,这笔业务当然可以做。对远程视界来说更有利可图,因为医院购买的设备都是它提供的。
但是,貌似不错的交易却出了问题。如果县级医院业务开展不错,收入理想,还能保证向融资租赁公司的回款,但是如果收入不理想,就需要远程视界这个担保人出面补足。
有代理商向人民健康表示,远程视界曾经和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兜底协议,根据该协议规定,如果医院回款不足,由远程视界补足。
“2015年时远程视界的业务范围小,服务能跟上,回款也还及时,但是进入2016年以后,很可能是业务扩展过快,县级医院眼科收入开展越来越差,有的几乎没有收入,这样问题就越滚越大。”上述知情人士说。
造成县级医院眼科手术开展不力的原因,这位人士认为是远程视界的服务跟不上。“服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安排同仁医院知名专家下基层,很多县级医院都打出这类横幅,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售后服务。”这位人士说,后来很多县医院发现,两方面服务都踪迹皆无,市场无法拓展。
不仅如此,有部分签订协议的县级医院发现,协议中的设备也迟迟没有发货。有部分医院和远程视界的代理商甚至认为,由于没有提供医疗设备和相应的服务,远程视界的行为属于商业欺诈。
远程视界稳获暴利被质疑
质疑远程视界商业欺诈的部分代理商认为,远程视界没有兑现商业承诺,却能获得比市场价格更高的销售收入,属于商业欺诈。
张海认为,远程视界通过其运作模式获得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医院的营收分成,但是随着其业务迅速扩张,医院回款困难,这部分收入越来越少,也并不重要;第二部分则是主要的,来自于对医院销售仪器设备的收入。因为远程视界卖给医院的设备,都比市场价高出许多,“一般要高出30%到50%”,远程视界因此牟得暴利。
“反正它是稳赚不赔的!”张海介绍,向医院科室提供的设备都来自于远程视界的采购,而且是一揽子计划,采购的种类比较多,“一笔往往是十几种设备,有的是二十多种”。
正因为如此,有部分代理商甚至认为远程视界实际上就是打着远程医疗的幌子卖医疗设备,在获得销售上的暴利后,有可能将获利转移。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远程视界财务主管、韩春善配偶郭小卫即从眼科公司支出8亿元,用于筹建融资租赁公司。
而在今年4月8日,远程视界正好进行了股东变更,郭小卫等人已从股东名单中退出。
因为远程视界设备租赁纠纷影响到的基层医院越来越多,事件已经引起部分省市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注意。据了解,已有部分省份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开始调查基层医院和远程视界展开合作的情况,以便制订进一步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