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我科学家锁定心房颤动治疗新靶标

2024-06-11 14:47:58 作者:李丽云 朱虹 衣晓峰 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前,房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临床上依然缺乏安全有效的房颤用药和干预对策。6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证实,内源性多肽Spexin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易感性。提升血液循环中的Spexin水平,有望为今后临床防治房颤提供新思路、新策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循环》杂志上。

  Spexin也被称为神经肽Q,是近年被发现的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这种激素广泛产生于大脑和外周组织,也会分泌到血液中,改变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然而,Spexin在心律失常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迄今尚不清楚。明确Spexin对房颤的调控功能,或有助于捕捉到房颤干预的潜在靶点。

  杨宝峰及团队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潘振伟、李悦等在研究前期发现,房颤患者血浆中Spexin水平下降,且Spexin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在实验小鼠中全身性敲除Spexin,小鼠显现出心房异常电活动和钙处理紊乱,增大了房颤易感性。同时,研究团队确定了内向整流钾电流编码基因(KCNJ2)和细胞内钙稳态调节基因(SLN)是Spexin的潜在下游靶点。但Spexin的受体众多,功能复杂。

  先前的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Spexin可以激活甘丙肽受体2和3,却不能激活甘丙肽受体1。为此,团队构建了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甘丙肽受体1/2/3的基因编辑小鼠。研究发现,小鼠心脏中的Spexin通过特异性激活甘丙肽受体2下调磷酸化水平,抑制KCNJ2和SLN转录,从而降低小鼠房颤易感性,调节心房肌细胞内电活动和钙稳态。团队据此锁定了Spexin的核心作用靶标。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小鼠房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pexin探究其潜在房颤疗效。结果证明,Spexin可降低灌注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房颤易感性,以及心房电活动和钙稳态失衡。潘振伟认为,内源性多肽Spexin是心房电活动和钙稳态的重要调控者。提高血液循环中的Spexin水平,有望成为临床房颤防治的全新策略,且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关键词:房颤,小鼠,受体,锁定,科学家责任编辑:郑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