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

青光眼的6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2024-06-26 10:52:21 作者:林清清 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

  青光眼是老年人专利?视力好就不会得青光眼?护眼就是多滴眼药水?眼科专家提醒,青光眼发病隐匿,应尽早识破这个“隐形的视力杀手”。今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羊城晚报记者请来眼科专家,为你破解关于青光眼的常见误区。

  “隐蔽”的视力杀手,应尽早识破

  “目前青光眼40岁以上人群的致盲率约有30%。我曾接诊过一位30岁左右的戴眼镜青年,就诊时他的慢性(低眼压)青光眼已经是晚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告诉记者,青光眼分类繁杂,慢性青光眼病程冗长,症状不明显,或者“隐蔽”于其他眼病症状中而被疏忽,直到出现明显的症状才引起患者注意,就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不过也不必谈“青”色变。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欧扬提醒,青光眼可防可治,大部分青光眼只要预防得当,及早发现,有效治疗,定期随访,患者都能长期保持良好视功能。而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眼部外伤、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无论是眼药水还是系统性药物),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都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警惕。

  青光眼的6大误区,眼科专家正解

  误区1:青光眼是老年人专利

  真相: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病,从婴儿到耄耋老人都有可能患病。总体上青光眼以高眼压为特征,但是发病缘由、症状各有不同。黄仲委教授提醒,婴儿先天性青光眼的特征是眼球巨大似“牛眼”,稍不慎就错过治疗时机;而中青年的多数是房角开放的青光眼,多数不充血,甚至眼压“正常”;老年人多伴有白内障,晶体膨胀也会诱发青光眼,可分为充血性的急性发作、不充血的慢性发展两大类。

  误区2:视力好就不会患青光眼

  真相:视力1.0也可能是青光眼。欧扬提醒,青光眼最主要的症状是视野缺损,很多青光眼患者的中心视力测试正常,但已经发生了视野缺损。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从周边向中央发展的,早期周边视野缺损不易察觉,等到伴有视力下降时,视野缺损已经比较严重了,往往已发展至青光眼晚期。

  误区3:眼压正常就不会患青光眼

  真相:眼压并不是唯一的指标。眼压高确实是大部分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症状,高眼压症需要长期随访,必要时给予降眼压药物,以防发展为青光眼。然而有的人眼压检查正常,却有进行性的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因此要尤其注意正常眼压青光眼(又称低眼压性青光眼),要定期(如三个月)复查视野,平时注意检测视力。根据眼压、视野、视力,综合其他眼部和全身表现等评估治疗效果和下一步对策。

  误区4: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

  真相:青光眼是可防可治的。目前临床上根据青光眼的不同分型及分期,可选择药物、激光、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因此青光眼患者的长期随访非常关键。建议按照以下方式到医院随访:

  1. 定期测眼压,至少每月一次,若有异常则需要酌情增加频次。

  2. 3个月至半年,进行视野、视神经的检查。

  3. 每次复诊需告知医生目前使用的药物,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4. 随访医院应相对固定,方便更好地观察病情进展及用药情况。

  误区5:眼药水可护眼,可以随时随手滴

  真相:乱滴眼水祸害严重。有的人眼睛不适就随意买眼药水来滴,例如收缩血管的眼药水,甚至是激素类眼药水,感觉症状缓解就长期使用,结果诱发青光眼发作或加重青光眼病情。其实眼睛不适背后往往有原因,除了可能是常见眼病,也许就是青光眼导致。

  误区6:青光眼是器质性病变,跟人的心情没关系

  真相:情绪波动可能诱发青光眼。黄仲委提醒,情志变化对青光眼影响特别大。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的发作往往与突然变化的负面情绪如暴怒、大悲等相关,相当一部分的慢性青光眼患者往往带有抑郁的情绪。中医自古就是从七情所伤来认识和治疗五风内障(包括现代西医中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所以青光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生活规律。

关键词:青光眼,眼压,视力,视野缺损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