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健康频道 >> 头条新闻

2015健康养生月历看过来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5-01-02 09:46: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本报记者刘伟

  走过2014,展望2015。除了总结过往,大家也对新开启的一年有着诸多期待,这些期待中自然少不了“健康”这一关键词。为此,记者请多位专家为您贴心定制了一份新年礼物——— 2015年养生月历,希望能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1月:固本扶元,“防寒补肾”为主

  目前正值1月,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将相继到来。河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许文忠表示,“大寒”为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寒属极阴之气,主收藏凝滞,故1月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人们在经历了夏暑、秋燥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又可以抵御严寒侵袭。

  注意多晒太阳,多晒太阳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使人心理感觉愉快;晒太阳能增强人体对钙的吸收,能有效预防缺钙和骨质疏松症。需预防心脑血管病、哮喘等疾病。预防干燥,预防感冒。

  冬季运动有更多的讲究。首先,运动的准备时间要相对长一些,以便让身体充分地热起来,使全身关节、肌肉进入运动状态。其次,运动的强度要相对小一些,以微微汗出为宜。

  2月:护肝养肝,防止“肝火上升”

  许文忠建议,立春之后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春季阳气开始生发,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韭菜、香菜等。不宜食酸收之味,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以多喝花茶、玫瑰花等,以帮助我们驱散一整个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同时芬芳的香味和天然的营养物质,又能够促进调节血气和阳气。“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而且气温变化又大,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3月:饮食清淡,衣物增减有度

  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许文忠指出,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春困”。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所以,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又提出“春捂”。这在惊蛰期间尤为突出。

  饮食清淡,多吃应季新鲜蔬菜。

  早睡早起。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春季人们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尤其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和高压力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更要注意养血柔肝、疏肝理气,保证充足的睡眠。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

  4月:健脾扶阳,忌过于酸涩

  4月,由于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主任医师白海燕提醒,应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饮食上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阻碍肝气的升发,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其不应像冬季一样过多进补,以免助热生火。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等。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如踏青、做操、慢跑、太极拳等。春为肝所主,肝喜调达恶抑郁,所以应保持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可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5月:呵护心脏,心要“静养”

  立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人体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白海燕指出,这是由于夏属火通心气,心火过旺所致,所以要注意呵护心脏。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食物要保持新鲜。养心的同时要顾护脾胃,起居宜晚睡早起,适当午休。运动以散步、郊游等不太剧烈的运动为主,心要“静养”,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

  6月:食物以清热为主、化湿为辅

  谈到6月养生,白海燕表示,尤其夏至以后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人们就会感到胸闷、精神不振,食欲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食物以清热为主、化湿为辅,清热的食物多偏苦,苦能泻火亦能燥湿。可选用苦瓜、苦丁茶、绿豆、丝瓜等等。

  夏季天气炎热,汗出相对较多,注意补足水分,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中暑,预防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适当早起,进行比较温和的运动,尤其是中午天气炎热的时候,尽量避免室外活动,避免大汗淋漓的运动,防止“过汗”伤阳,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汗出过多耗气伤阴,导致气血瘀滞,诱发心脏病。

  尽量避免发脾气,保持心态平和。

  7月:健脾祛暑防湿,保护阳气

  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主任郑彩华表示,七八月份正应长夏之季。长夏时经小暑、大暑两个节气,此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地湿上升,形成暑热和潮湿交替两大特点。长夏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脾的特点是喜干燥,恶湿浊。当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因此暑天养生重在健脾化湿、养护脾阳。7月养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适当运动可以增进脾的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湿邪的排出,有利人体安度“长夏”。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忌辛辣油腻之品。

  8月:内心宁静,神志安宁

  8月,“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将至。据郑彩华介绍,中医认为“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入秋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被称为“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9月:阴平阳秘,预防秋燥

  郑彩华表示,九月是秋天气候最为明显的时候。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了,登山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九月养生防秋燥也非常关键。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10月:保养阴精,滋阴润燥

  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刘真指出,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所以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等。深秋季节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要宁心安神,自乐其中,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宣泄积郁之情,振奋精神。

  11月:“养藏”阳气,适度进补

  11月,“立冬”、“小雪”两节气将至。

  刘真表示,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一要早睡晚起:尤其老年人,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衣着过少过薄,易感冒又耗阳气;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冬季调养适度进补。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以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益气养血补虚,顾护人体阳气。

  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要保持情绪乐观,避免情志不舒、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避免汗多泄气。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12月:保养精气,驱寒保暖

  冬日阳气肃杀,万物潜藏。

  刘真建议,养生一要保养精气,注意早睡晚起,能躲避严寒,涵养人体阴气。二要驱寒保暖,注意背部御寒,保护阳气;冬季泡脚,引热下行。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而暴暖大汗。

  晨练不宜过早。最好选择早上太阳出来之后的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遇到空气混浊,最好改在室内进行。

  适量进食温补性和益肾类的食物,如羊肉、牛肉、腰果、山药、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且能润肺生津。

关键词:养生,阳气,保持,冬季 为主

责任编辑:张岩
-->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