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健康频道 >> 健康24小时

这6种病听着恐怖,其实大多不用治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6-06-22 08:49: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这6种病听着恐怖,其实大多不用治)

生活中“小病乱投医”的人实在不少,有些甚至会在亲朋好友的鼓动下,对不是病的生理表象进行过度用药和治疗。到底哪些“病”是不需要过度担心和治疗的呢?《生命时报》采访各科室权威专家,为你一一梳理。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邢小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 温建民

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主任 孙丽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陶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喜

卫计委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刘德平

宫颈糜烂是正常变化

很多女性一听到“糜烂”就忧心忡忡,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只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

过去,由于错误认识,它一度被当做一种病理现象,但如今,“宫颈糜烂”已不再出现在妇科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从病因分析,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不洁的性生活环境、多次人工流产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

一般情况下,轻度糜烂完全不用治疗;中重度糜烂或影响正常性生活与生育的,可到正规医院进行物理治疗。

孙丽芳指出,作为一种正常生理变化,去体检的女性十有八九都会诊出宫颈糜烂,不需要过分恐慌,更没必要将它与宫颈癌联系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即可。

前列腺炎无碍生活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是隐私部位,很多人觉得难以启齿,常会选择去一些“低调”的小诊所就诊。但事实上,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不用专门治疗。

张国喜指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数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慢性炎症在身体各部位都有,就像关节炎一样,没有严重症状,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听信非正规医生建议,过度使用抗生素或插管治疗,反会产生感染风险。

张国喜提示,如果没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通过定期查体,避免久坐,多参加运动,杜绝辛辣饮食等方式缓解。

心脏早搏没症状不用治

正常心跳是匀速、规律、速度适中的,但如果是心脏早搏,规律的心脏跳动中就会出现一个提早的心跳,然后是一段较长的间歇。心脏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理和生理变化都会导致心脏早搏。

刘德平指出,一般情况下,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不必治疗。因为我们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过度劳累、酗酒等外因刺激下也容易出现早搏,这时应注意戒掉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平时少喝浓茶、浓咖啡等饮料。

若早搏症状明显,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或患有其他心脏病伴随早搏症状,则不应掉以轻心,需及时就诊治疗。

骨质增生未必是病

一听患了骨质增生,很多人都会担心。但温建民解释,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的退行性变化,俗称“骨刺”,是人体对关节负重老化的机体表现。有些骨质增生则是为了适应外力变化,人体关节和脊柱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

温建民强调,骨质增生不一定是病,如果没有疼痛、关节肿胀、行动功能障碍(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反之则应到医院诊治。老年人要注意保养好关节和骨骼,避免骨质增生过快发展,建议不要过多负重,适度锻炼。

慢性浅表性胃炎八成人都有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属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即便是健康人群进行胃镜检查,都可能发现这种病。

陶琳表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一个病理诊断,很多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只有到了显微镜下才能看出是否有黏膜表层的糜烂和水肿等变化。有了这个病理诊断,并不意味着你身患严重胃病。只有出现胃部疼痛、肿胀、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才需就诊。

建议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寒凉、辛辣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主食注意粗细搭配,烹调少油少盐,以缓解胃部炎症。

甲状腺结节九成是良性

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情况非常常见,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肿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状腺结节,其患病率已从原来的10.2%上升到18.6%。

但邢小平指出,大家对此不必过分担心,因为85%~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手术。实际上,过去很多甲状腺癌患者都是带癌生存的,因此甲状腺癌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之所以现在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如此之高,与现代医学影像学进步有关。查出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只需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定期甲状腺超声查体,警惕变异增大。▲ (生命时报记者高阳)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宫颈糜烂,糜烂,骨质增生,中医科学院,结节,心脏早搏,骨刺,患者,甲状腺癌

责任编辑:健康
-->

相关新闻

关闭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