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盯着一个字看太久就不认识了?
小师妹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写作业不认真,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天”写露了头,写成了“夫”。语文老师大怒,罚小师妹写50遍“天”。写着写着小师妹发现一个很恐怖的事情,越看这个“天”越不认识。 相信不只是小师妹,大家肯定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盯着一个字看久了,就感觉这个字好陌生,变的不认识了。 事实上,不管什么字,通常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者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例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像“明”、“认”等字,则只需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不仅仅是汉字会出现问题,使用字母的老外也有这种情况。还有跟恐怖的是,有时候照镜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看久了,也会觉得很陌生,不是自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的意义,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平常一看到这个字就认识的熟悉感觉消失了,所以觉得这个字变得奇怪了。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等,都会产生饱和。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因为你对这个噪音的感觉已经疲倦了,你的神经系统抑制了对它的感觉。 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收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嗯,长的再帅再漂亮也不要老盯着镜子陶醉哦,时间太久,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 |
关键词:师妹,神经系统,天,大脑,语文老师,感觉,图像识别,照镜子,味觉,听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