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客讲述婚拍市场的“生意经”
对于很多人而言,婚礼是一生中特别重要的时刻,在这上面的花销从不吝啬。而赵海洋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份记录甜蜜的工作,他六年前创业,进入婚拍市场,逐渐在圈子里做出了名气,拍摄的不少婚礼短片成为了同行眼中的“样片”。 2013年至2015年,济南的婚拍市场新出现了至少20支团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当别人忙着抢客户的时候,赵海洋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淘汰客户,减少接拍的婚礼场次,另类的商业模式,让不少同行傻傻看不清。 记者 陈心如 杠赛的“创意”生意 六年前,赵海洋辞职创业,加上实习期,工作时间不过一年多,“在那个阶段,当时的平台有点受限了,其实也没有想很多,觉得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客户群,而且也有很多人喜欢我,那就做点自己的事吧!” 正值二十三四岁的年纪,赵海洋在创业初期,不免有点年轻气盛。“济南话常说‘杠赛’,当时刚创业,心里有股劲儿,总想做到最好,而公司的名字‘赛格’就是‘比一比,赛一赛’的意思,或者说是‘赛赛的风格’。”赵海洋总结,自己做的就是一份“卖创意”的生意,而在当时,像他这样的婚拍公司并不多。“济南的婚拍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那时候很多作品跟北京、上海的根本没法比,差距太大了。”刚创业那会儿,赵海洋就有一个搭档“虎子”,两个人一直配合到现在,“在一个团队里,不可能不想着钱,但也不能所有人都只想着钱。” 在婚拍过程中,赵海洋做过很多的风格尝试,几乎没有重样的创意,而在准备拍摄前,他得在跟新人的沟通中,寻找到满足他们需要的点,直到对方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说不上哪种程度是好,反正把新人看哭的时候,估计也数不过来。”赵海洋说,拍得多了,反而对很多“创意”就麻木了,唯独最初的那份感情还在,而他们的很多作品,不经意的却成了同行眼里的样片。 淘汰客户,减少场次 经过六年的时间,赵海洋摸清了婚拍市场的发展脉络,也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2013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能接到200多场婚礼,收入却没怎么提高,而且济南的婚拍市场却增加了至少20支团队。”今年起,赵海洋觉得,该转型了。 赵海洋算了一笔账,在婚拍行业,往往有对内价和对外价之分,对内价是针对婚庆公司等介绍来的业务,“2千元一个机位,每场婚礼3个人才够用,所以报价6千元,对内价能便宜一些,如果一年200场婚礼,大概能赚100万左右,除去人员的收入和团队的运营费,基本上剩不下多少钱了,但是拍200场婚礼和拍100场婚礼,品质肯定是不一样的。” 竞争者增加之后,市场上出现了“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赵海洋的对外价格始终没有变化,但却悄悄的在策略上发生了变化。当别人争抢客户的时候,赵海洋却主动减少了接拍婚礼的场次,“以前接200场,现在可能只接150场,减去的50场婚礼能省下2个月的时间,我们把腾出的时间专攻商业活动。” 如此一来,虽然婚礼数量减少了,但因为精力充足,严抓品质,所以口碑一直很好,而同时又在拓展商业领域的拍摄,“很少有婚拍团队想到这个领域,而我们在商业领域的要价很实在,逐渐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今年的婚拍市场已经大不如从前,但对赵海洋的影响却并不大,“我们哪怕接不到活,也不担心收入,现在增加了‘商业组’,等我们在这个领域挣钱了,竞争者已经无法和我们同等PK了。” 内部“小组制”,轮流当组长 赵海洋说,过去和竞争对手比品质,如今跟他们比管理。婚拍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很多人翅膀硬了,就会跳槽,或者单飞创业。而如今的“赛格”团队,虽然只有12个人,但有一半人都跟赵海洋共事了至少六年。 “我还是很感谢以前打工的时光,对当时公司的管理方式记忆犹新,好的我还在继承,但不好的也在想办法避免。”赵海洋从不称呼自己是公司的老板,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 在婚拍市场,很多公司是把员工分为首席、总监等级别,对外报价也是按级别来算钱,而赵海洋的团队却并非如此,他们的工作日常是由一个个工作组完成,“一个刚来的新人,他有可能就是某次拍摄活动的组长,就算我是老板,如果他把我选进他的小组里,我也得听他的,当然大家有建议,也可以直言不讳,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得到足够的锻炼。” 赵海洋得意的说,我敢跟客户说,我的团队每个人都很优秀,入行最晚的也已经工作了六年,“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这就不战而胜了。”在赵海洋的眼里,没有特别大的格局,至今依然把自己的团队定义为“工作室”,而拍摄仅仅是产业链上的一部分。 |
关键词:赵海洋,济南话,创意,样片,赛格,工作室,打价格战,场次,市场,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