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已成“国病”,专家称儿童近视须慎用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需要正确的策略:在近视发生前,通过屈光发育档案的建立,尽量延缓近视的发生;在近视发生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尽量控制近视进展。 根据2013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儿童3岁近视患病率为1.8%,4岁为2.3%,5岁为3.5%,6岁为5.2%,7岁上升到14.3%,8岁进一步上升为30.8%,9岁到达41.1%,10岁更高达52.2%。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周行涛教授强调,不要有“近视没关系,反正长大可以用激光手术解决”的误区。家长要提高对孩子视觉健康的认识和重视,正确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在1月6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办的第六届“关爱近视 微笑论坛”上,专家指出,近视几乎已成为“国病”,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比例与日俱增,近视的防控需要得到重视。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有三种方法可以减缓近视发展。 第一,保证足够的户外运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晓瑛强调,户外运动肯定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至于活动多久,她表示每天2小时以上就能起到作用。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有点难。学业压力以及出于安全的考虑,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并不够。 第二,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曾经有一段时间,OK镜一点也不OK。主要原因是因为监管不够,很多不符合资质的机构都在盲目验配,配完之后护理也不规范,导致原本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的“利器”,变成了“杀器”。网络上掀起一片讨伐,还有人称OK镜是美国早就已经淘汰的产品。 OK镜可以降低近视度数,源于镜片特殊的逆几何设计,使角膜上皮发生“迁移”,重新分布,形成了一个由角膜上皮组成的“凹透镜”,暂时性改变角膜形态,矫正近视,保持视力清晰。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有众多研究显示,配戴OK镜可使近视增长速度减缓50%~60%,是目前所有光学矫正方法中效果最显著的一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配戴OK镜。随着验配人群低龄化和人数的扩大,OK镜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角膜塑形术是国家药监局规定的最严格的医疗行为之一,需要合格的医疗机构、合格的验配医师、合格的镜片和合格的患者才能成功。并不是所有近视的青少年都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验配前筛查与数据测量的精准性显得格外重要。为了配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至正规医疗机构经过严格的筛查和评估后决定。 同时,配戴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戴镜、护理及定期随访。OK镜的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上与使用者的卫生习惯有关,要按规范完成清洁、消毒程序。临床上,医生遇到过家长用自来水冲洗OK镜的情况,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若在配戴期间出现眼部不适,应该立即取下镜片并及时就诊。 第三,服用药物。王晓瑛直言,药物的确也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但这种方法在学术界仍有争议。 对于成年人而言,如果想要恢复视力,手术也是一种选择。周行涛介绍,从2010年开始至今,已经开展了32000多例全飞秒SMILE手术,患者术后视力几乎都不发生回退。 全飞秒SMILE手术全程由飞秒激光完成,用飞秒激光轻轻扫描在角膜上成形一个3D微透镜,然后采用特殊的微镊经一道2毫米的微边切口将透镜取出就可完成近视手术。最大程度减少对角膜组织结构的干扰,这样术后反应更轻,几乎不发生回退,而且术后的干眼现象更少。 当然,这种手术也有适应证,目前主要适合年龄在18周岁以上,屈光度状态相对稳定2年以上的近视低于1000度、散光低于600度或近视加散光低于1000度的有通过手术改善屈光状态(脱镜)愿望的人群。 |
关键词:OK镜,飞秒激光,国病,儿童青少年,角膜形态,近视手术,儿童近视,慎用,验配,复旦大学附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