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布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浙江在线杭州2月27日讯(记者 陈宁 通讯员 江歆 马晓光)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做好未来5年至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我省慢性病发病和防治情况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钟节鸣,以及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所长朱善宽教授。 浙江慢性病防治水平全国靠前 钟节鸣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达86%以上,造成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正在逐步上升。”钟节鸣长期对全省各地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进行监测,这条上升的曲线,折射出慢性病患者总数的不断增加,和每年新发病例数的加速增多。 “我省的健康水平总体高于全国,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也走在全国前列。”钟节鸣说。 不过,同样长年从事慢性病研究的朱善宽告诉记者,我省慢性病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 慢性病呈低龄化、农村化趋势 在慢性病逐渐“流行”的近十年间,一些趋势也引起了钟节鸣的注意。 “糖尿病正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钟节鸣的电脑上,一张名为“浙江省2007—2015年糖尿病平均报告发病年龄”的曲线图显示,从2009年开始,全省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一路走低”。 调查显示,30岁以后,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加快;25岁以后,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10年间前移了5岁。 在浙江,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6.7%,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据估算,全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现有约1177万人,比2002年增加560多万人;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37%,估算得出全省糖尿病患病人数约325万人,与2002年的3.0%相比患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城乡生活节奏、生活水平的逐渐接近,慢性病的城乡发病率正在趋于一致。钟节鸣告诉记者,在浙江,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肿瘤在农村的发病率正在反超城市。 这一点,朱善宽也感受颇深。2011年,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慢性病研究所成立,并在我省多地进行慢性病调研。数据显示,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等,“农村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 提前干预可降低发病风险 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前期的干预和宣教十分重要。早在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对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提前干预,可以使发病风险下降50%。 “每个人都要用主动积极的方式构建自身的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朱善宽告诉记者。《规划》提出,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在我省,家庭签约医生和分级诊疗已不是新鲜事。“除了治疗之外,社区卫生机构还将承担起公共卫生责任。”朱善宽说,在全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合格率仅在10%左右,“公民健康素养的培养对慢性病防治也很重要。” |
关键词:慢性病,规划,代谢综合征,高血压患病率,防治工作,糖尿病,中长期规划,发病率,我省,心脑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