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年龄松绑 体现教育对个体的尊重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就是说,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学入学铁定的截止日期了。 以往,让所有妈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宝宝一定要在8月31日前出生,不少人为此算好时间怀孕,甚至不惜提前剖腹产。原因就在于教育部门规定,8月31日前满6周岁的儿童才可以上小学,出生日期晚一天都不行!为了不让宝宝晚一年上学,不少家长也是够拼的。 虽然说入学年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确定,也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开了8月31日的小学入学截止日期,相信不少省份可能还是会继续沿用8月31日入学的规定,毕竟,这么多年约定俗成,而且,不管调整到哪一天,总会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教育部的通知对入学年龄的松绑却让人看到了呼吁已久的弹性入学制的曙光,也体现出了教育对个体的尊重。 长期以来,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我们在入学年龄上一直都是“一刀切”,而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越是低龄体现得越明显。在入学上也是如此,不同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和智力发育程度差异很大,可能有的六岁前就能适应小学生活,而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可能要到七八岁上学才能坐得住,统统按照同一年龄入学,也就难怪小学阶段男孩子很难是学霸。 国外不少国家,小学都实行弹性入学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智力发育程度和家庭情况来选择入学时间,通常为5~7岁。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了三十多年,中国教育早已越来越精细化,体现为对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关怀,体现教育的因材施教,从入学年龄松绑开始,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的规定,离弹性入学还有一段距离。 毕竟,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各地的学位越来越紧张,如果要变动,牵涉面很大,实施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有关部门必须进行摸底调查,比如,有多少适龄儿童?他们期望的入学时间是何时?目前的师资和校舍安排有没有足够的机动性?这些都还需要综合考量,统筹安排,方能在条件成熟时最终实现弹性入学。(谭敏) |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年龄,8月,个体关怀,个体差异,教育部门,家长,学制,智力发育 |